發布時間:2016-04-15
3月2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三家研究機構共同舉辦的“2016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三屆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家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祥生房產憑借前瞻性的戰略指引和創新性的經營策略連續第7年成功入選中國房地產百強,2015年企業提出“彎道超車”經營理念,銷售業績首破百億,再度榮獲“運營效率TOP 10”榮譽稱號。并首度榮獲“2015-2016中國房地產年度社會責任感企業”稱號。
祥生集團執行總裁趙紅衛先生出席會議并領獎。期間,趙紅衛先生就祥生房產的運營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接受香港明報記者采訪。
圖:趙紅衛先生接受明報采訪后與明報記者合影
進對城,拿對地,做對產品
“祥生集團在2013年就將公司布局做了調整,戰略性地退出了之前的遼寧、新疆、內蒙等城市,把戰線收縮到長三角,以上海為龍頭,輻射江蘇、安徽、浙江。”以上海作為龍頭城市,祥生集團將杭州、寧波、蘇州、南京、合肥這五個城市定為企業經營的一線城市,在資源調配方面向這些地方傾斜。趙紅衛說:“祥生的一線城市是企業品牌的支撐,所以今年還會比較大的投放蘇州和杭州。”
祥生對一線城市的投入并沒有影響企業做精做好三四線城市市場的決心,截至去年底,祥生在全國共有39個項目,大部分都集中在三四線城市。談到三四線城市的經典案例,趙總說:“去年,我們在江蘇泰興這個小縣城,一個項目賣了11個億,為什么?因為它有120多萬人口,城鎮是唯一的中心,區域集中度很高,所以我們的項目功能性很強。”據悉,祥生在進入城市拿地評估的過程中,有一套自己的拿地模型和標準,而人口因素是企業重點考慮的內容。
祥生對產品的打造堅持“深耕”的策略,不僅在房屋質量上舍得投入,在配套方面也有創新。“開發樓盤的過程中,有基數才能有配套。”趙總說:“我們針對小縣城的需求,獨創性地提出了幸福派3+1服務體系(幸福童年、幸福生活、幸福頤年、幸福APP),面向小孩、老人和年輕人,我們打造了“9+1”服務內容,為小孩服務的四點半課堂,兒童樂園,為青年人服務的城市客廳、圖書館,還有老年人的沙龍、健康驛站等等,對縣城深耕形成的全平臺服務會增加老百姓和我們之間的黏性”。
“祥生一般不輕易進入新城市,一旦進去了就一定要在這個地方立足,要具備有比當地企業具有的優勢。我們一個城市精耕十年,客戶基數就大,多點開花,服務平臺就會越來越成熟,口碑也會越來越好。像在諸暨,我們經過二十年的經營,客戶基數就有好幾萬人,我們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每年我們同時開發三個以上項目,2015年銷售了26個億,都不是偶然的。”
“十三五”的機遇在鄉村
當明報記者問及“十三五”期間國家去庫存的政策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給祥生帶來的機遇時,趙總的觀點是與其讓農民進城,不如祥生直接“上山下鄉”,到鄉村中去。
“農民進城可能會導致新的庫存,我們去鄉村和政府合作開發,為村民打造統一的高品質的住宅,只要政府的政策到位,我們可以把這個村打造成美麗鄉村。挖掘鄉村原始文化,與當地旅游結合起來,發展旅游,這實際上是幫助農民調結構,他們不用進城,在鄉村里照樣可以自己找到出路。”
“政府應該將目光投向鄉村,城鎮化不等于城市化,我們應該適度的做大一些鄉鎮,品牌房企應該承擔發展鄉鎮的責任,憑借已有的開發經驗,將企業的社會貢獻力跟城鎮化道路結合起來,這是我們這種房地產公司要考慮的問題,可能幾年以后,這可能是一個方向。”
“彎道超車”,做不了超人,要做能人
2015年祥生集團百強排名第69位,2016年上升了十一位,列第58位。
談到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趙紅衛更是信心滿滿:“我們自己有安排,并且定了一個目標,提出來2015年是109億,2016年目標是保底150個億。我們提出了比較高的增長目標,三年當中做到年均50%的增長率。這是超常規的,所以叫彎道超車”。
“要完成這樣高速成長的目標,就要提前布局,要有平臺支撐和資金資源。比如發債、上市、保險資金等,因為這比信托成本要低。有錢能干事是能者,沒錢能干成事那是超人,我們做不了超人,但可以做個能人,我們把有限的錢用好,做到效益最大化,就能實現目標。”